《文匯報》報導本校 建人工智能素養 最好從學童抓起

◆學生舉起平板電腦開心學習。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學生舉起平板電腦開心學習。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朱子穎。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朱子穎。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ChatGPT等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工具在全球大專院校引起很大的關注,而在中小學基礎教育層面,其帶來的轉變和影響亦不容忽視。有本港資深中、小學校長和電腦科技教育工作者,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人工智能是人類社會未來生活和工作的大勢所在,與其對不斷急速發展的AI工具採取抗拒、擔憂的心態,不如積極及早為學生裝備好相關知識和技能,協助新一代建立好人工智能素養(AI Literacy),培養他們善用科技的正確價值觀和態度,充分預備在科技大行其道下生活、學習和工作,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棟樑。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身為香港中小學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創新教育的專家,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前主席、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校長金偉明和德萃幼稚園部和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不約而同地表示,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出現,無可否認對基礎教育帶來衝擊,教育界需要適當應對。

金偉明強調,身為教育工作者,絕對理解外間擔憂ChatGPT或令學生抄襲、沉迷使用,不利思考能力發展和成長,但無論是從裝備他們應對和適應未來着想,抑或為未來社會培養合適人才考慮,都不應該禁止學生接觸或使用。

朱子穎認同禁用的想法不切實際,是「以有涯禁無涯」,又直言禁用最終只會令下一代遭淘汰,「雖然AI不會取代人,但是懂得運用AI的人會(取代不懂用的)。」

他們強調,生成式AI工具發展迅速,功能種類也愈來愈多,除了文字還能夠生成圖像、語音甚至音樂和歌曲,未來於各方面應用潛力和好處更是不可估量,情況就像當年的計算機、互聯網和搜尋引擎,對新一代來說更是大勢所趨,不可迴避。

因此,金偉明建議,在鞏固好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技巧和知識的前提下,首重是建立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與時並進讓學生學習以正確態度和方法使用ChatGPT。

若用ChatGPT 須功課或評核註明

他舉例說,儘管業界與教界現時尚在討論ChatGPT產出結果的版權(copyright)誰屬問題,老師一定要清楚向學生說明,若然使用了ChatGPT就應該在功課或評核中註明,就像標示其他文獻出處和資料來源一樣,從小建立良好的學術誠信品格和意識,以及誠實的道德倫理價值觀。

需教學生建辨別真偽能力

朱子穎坦言,雖然AI工具不斷在進步,但仍存在不少錯誤資訊,有時候甚至會胡吹亂謅,「老作」一些似是而非的資訊,因此學校需要教導學生建立辨別真偽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fact-check(事實查核)驗證資訊。

除了學生外,兩人認為教師以至家長也應該對ChatGPT有一定認識以及加強有關素養,方能教育和指導學生以正確態度和方法使用。為此,兩人所屬的學校已分別透過工作坊和教師發展日,向老師進行相關培訓,以更好地帶領學生掌握和適應新科技,以及利用新科技促進教學和提升工作效率。

 

轉載自:2023-11-01《文匯報》建人工智能素養 最好從學童抓起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