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本港雖已全面復常,但早年嚴峻的疫情,仍然為學生以至教育工作者,留下深刻而長遠的影響;而另一方面,後疫情時代,也加速了本港學校的數碼化轉型,帶來改變的契機。在全球一體化環境下,究竟香港未來教育,應何去何從?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啟信學校校長蘇炳輝、德萃幼小中學校發展總監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校長林德育,齊齊在2025年的開始,分享他們對教育的看法。
◆德萃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自研AI Chatbot改功課 一對一指導提效能
AI熱潮在2022年尾席捲全球,德萃幼小中學校發展總監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喜見在2024年,本港有不少學校、教育機構,都相繼開展跟AI相關的項目,例如舉辦教師培訓工作坊,輔助教師利用AI工具去處理日常備課及行政工作;也有學校增設AI課程,裝備學生掌握這個未來技能。展望2025年的教育趨勢,他相信重點是研究如何通過AI,幫助學生獲得更個性化的指導,提升學習效能。
他指出,當前教育遇到最大的難題,是師生比例高,而這個格局,亦是在整體教育資源有限下,暫時難以打破的,「香港學校,一般來說,大約是1名教師面對20多名學生,儘管我們都明白,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學習進度不一,但在現實限制下,教師實在無辦法像私人補習導師般,替每名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學習指導。然而,隨着AI的普及,卻有可能突破這種局限,為教育帶來改變!」
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也是「IT達人」的朱子穎,數月前就小試牛刀,在Poe平台開發了一個AI Chatbot,原意是用來協助該校教師批改功課,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但因為教師反應一般,他遂轉移開放給公眾免費試用,結果首月,已經吸引到逾4000名家長使用,「其實操作很簡單的,只需要用手機對着功課拍一張照片,AI Chatbot已經可說明此份習作的學習目標,接着會自動批改功課,然後分析孩子的學習表現,繼而針對其需要,提出建議和改善策略」。他認為「分析」這一環,在教育層面上,意義重大,「理想的教育,不是單單讓學生做完、考完便算,而是需要審視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方面,AI可以幫上許多」。
談及Google開發的AI Gemini,也新加入即時語音互動和熒幕分享功能,朱子穎說,若能善用AI工具於教育領域,在學校也能做到一對一的個性化學習指導,「假如學生有不懂做的功課,只要透過熒幕分享功能,讓AI閱覽,AI便會通過提問,去引導孩子思考、理解題目,從而完成作業」。
他又謂,現時全港所有學校都有Wi-Fi網絡和充足的流動電腦裝置,加上教師能輕易參與到專業發展課程或活動,這對於香港推動AI教育革新,相信有一定優勢。
轉載自:2025-01-07《明報》教育展望:AI勢不可擋 社會加速轉型 多元、個性化學習 助孩子聯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