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報導 德萃老師來自各行各業 為甚麼追隨朱子穎?

 

第一次遇上Jan(黃浩斌),是在深水埗基隆街,當時,我跟著年輕金像導演學習,他就深宵出動,為好友的微電影作品拍宣傳照。大家曾經在同一家電視台工作,一談起,份外投契。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Regina 主修電影,Jan返港後跑去大台當上綜藝科助理編導,接著在小學擔任過校園電視台總監、開過公司做過老闆,當過小學教師、再跳到大專任教。兒子今年四歲,作為爸爸,他擁有一顆單純的童心。在一次分享會遇上和他教育理念相近的朱子穎校長,欣賞之餘,更立定意願放下大專教席跟朱校追夢。九月起,輾轉來到私立學校德萃小學,擔任視藝科老師兼四年級班主任。

「這些科(視藝科)師奶才喜歡教?這些閒科?但我不是這樣想,我想專科專教,你出街穿衣去商場,都和視藝有關。(你覺你讀那一科,對你現在教學上,除了之前你做過校園電視總監,覺得這裡如何發揮到?) 最重要是視覺元素方面,可以幫到我對一些畫面的理解,包括是構圖或者顏色方面的知識。」

在某小學當校園電視台總監的日子,經常與常額老師合作,本身擁有大學學位,思量過後,決定用兩年時間夜間進修,轉型成為全職小學教師。在教育路奔馳之際,機緣遇上當時的天虹小學朱子穎校長。

「話說數年前我在小學工作時,要出去分享,見到朱校長很有型,他又是做分享,很欣賞他,之後都會留言看他的動向。包括他的理念。他有很多計劃,在香港教育界之中,不是很多人願意這樣嘗試。我之前寄了一封信去他的舊校天虹,我看報紙才知道,原來他會去大埔。於是我鼓起勇氣去問朱校長。(打給他還是WhatsApp?)是facebook 訊息,跟他說我寄了一份CV去天虹,但我想去德萃,要寄多一次嗎?他說不用了,數天之後就收到電話去面試 。」

能夠遇上自己欣賞的教育工作者,一起為未知的前路打拼,少點信心是不行的。Jan明言,見到學生每次上課都掛著笑容,不會因學習而感到大壓力,已覺滿足。才開課不夠一個月,他已對一些學生的進度瞭如指掌。上堂時的互動、對個別小朋友的反應,他都看重。

同樣在電視台出身的德萃小學老師伍少寶,在大學亦是主修電影。這位雙職媽媽,現擔任圖書館主任與小一班主任。過往工作歷練多,豐富人生之餘,對學生的一言一行、情感表達更上心。

「我一入行是做編劇的,然後我在傳媒做了超過十年。我做編輯,雜誌或者是編書。最大的幫助是甚麼?我想是對一些故事,或者是人會比較敏感。我來到這裡,管圖書館的事,都是有關閱讀,我之前有六年時間去做一個故事人,推動繪本文化,都有類同的情況,就是如何用繪本、閱讀走入人的心靈。雖然這裡剛開學不久,我經歷了六場故事,跟學生互動的工作坊,有兩個片段我特別深刻,其中一個是關於小雞不想長大。其中一個同學出來分享,我問你家中有甚麼人,你是否一個哥哥?但他一數數了七至八個哥哥姐姐,但都不是親生,我就會開始想他的成長是如何呢?傾談只是其中一個,對我來說,故事,我這麼多年來做推動,更加重要是聆聽。聽得到,我們才有對話,才明白。」

德萃小學的特色之一,就是很多東西都很自由,暫時早上有個圖書早會,每日都可以閱讀半小時,未來將會每日有一個多小時的早會圖書時間,老師一邊講解,一邊一些互動,未知成效,但這麼有新意,小朋友應該會喜歡。

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總校長朱子穎的教育理念跳脫,追隨他的老師不單在香港,更來自世界多個角落。(你的吸引力,不知為什麼,可以吸引到外國,本地認識你也不奇怪,連外國,閒談你是說叙利亞又有、肯尼亞又有,你是甚樣找到他們?) 「尤其是他香港做 NET Teacher學校,發覺我明明想做一個老師,他在學校就好像一個花瓶,總之學校有外國人教過我英文便可,那他實踐不到教育的改變。他們覺得(這裡)有一樣東西能夠吸引到他們就是,我們比較倡議的學習目標,一般學校的學習目標就是他學到多語文,幾多點子等等。但我們的學習目標是,把小朋友帶去,處理人類永續目標,這才是為這個世界增值的東西。 」

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師資是其中重要考慮。朱子穎總校長強調,他們的團隊不是一般教師這樣簡單。「他可能經歷了做過不同的義工,第二種職業,第二種想法,第二種社會運動的想法,當他用其他身分帶入來學校,學生學的就是1加1……。」

作者:李家文,前新聞記者,育有一名兒子。Kaman透過走訪不同的人,與大家一同學習,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家長。

 

 

轉載自:2018-09-24《蘋果日報》德萃老師來自各行各業 為甚麼追隨朱子穎?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