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News

  作為一名小學校長,我在每年10至11月都會安排小一面試。與大量家長們會面的過程中,我都發現許多香港的家長的自身教育經歷,都是一條線的香港教育向導:從幼稚園升到小學,經過小五六呈分試進入中學,然後參加中五會考和中七年高考,最後以大學聯招的方式進入大學,完成大學後開啟了他們的人生職場道路。在香港的教育思維中,任何學生偏離了這條單一的升學路徑,就被標籤為失敗的學生,這構成了極沉重的壓力。   然而,我想強調的是,學習並不僅僅是單一的道路。近年來,關於多元宇宙(multi-universe)的概念在電影中被廣泛討論。多元宇宙的理論認為,同一件事其實有許多不同的變數,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多元宇宙也出現不同性格及特徵的英雄人物。 對於學生成長及升學途徑來說,也有多條路可以走,而不僅只一種香港傳統的升學道路。今天的香港家長,擁有更多的升學資訊,香港亦連接國際與內地的發展,香港的中小學教學方法及學制已經變得多元化,有政府津貼、直資、私立學校的選擇,同時也可以選擇香港課程或不同的國際學程;升讀專上院校也有更多選擇,除了升讀香港本地大學,也可以選擇不同的香港自資院校,或者升讀內地及海外大學。這些都說明我們不應該將學生的學習與升學路徑單一化。 按照興趣和能力 探索學習道路 教育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種學習的方法或者一種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如果我們將每個學生的學習想象成一種多重的宇宙,那麼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去探索自己的學習道路。這就是我們教育需要探討的地方。 在現實生活中,學習並不是按照一個固定的順序進行的。例如,如果我們想學習做麵包,我們可能不會從頭到尾參加一個麵包師傳課程,而是會先購買一部麵包機,嘗試自己做,然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去尋找解決方法,如上網查找教程,甚至報名參加工廠大廈搞的麵包興趣班課程,最後每一個家中做過麵包的人,他們學習做麵包的方法,以及麵包味道的產出,也是各有不同。 學生要有批判思考 自我學習能力 這種學習方式被稱為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這種學習方式的出現,正好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需要有批判思考和自我學習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記憶和應試的能力。這樣,他們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並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多元宇宙的電影橋段提醒我們,每個學生都應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道路。我們作為家長及教師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道路,並給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對教育的觀念,將其視為一種多元化、個人化的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一種標準化的訓練過程,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世界中取得成功。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轉載自:2023-11-14《明報》多元宇宙的教育與成長    
Read more
◆學生舉起平板電腦開心學習。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朱子穎。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ChatGPT等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工具在全球大專院校引起很大的關注,而在中小學基礎教育層面,其帶來的轉變和影響亦不容忽視。有本港資深中、小學校長和電腦科技教育工作者,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人工智能是人類社會未來生活和工作的大勢所在,與其對不斷急速發展的AI工具採取抗拒、擔憂的心態,不如積極及早為學生裝備好相關知識和技能,協助新一代建立好人工智能素養(AI Literacy),培養他們善用科技的正確價值觀和態度,充分預備在科技大行其道下生活、學習和工作,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棟樑。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身為香港中小學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創新教育的專家,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前主席、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校長金偉明和德萃幼稚園部和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不約而同地表示,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出現,無可否認對基礎教育帶來衝擊,教育界需要適當應對。 金偉明強調,身為教育工作者,絕對理解外間擔憂ChatGPT或令學生抄襲、沉迷使用,不利思考能力發展和成長,但無論是從裝備他們應對和適應未來着想,抑或為未來社會培養合適人才考慮,都不應該禁止學生接觸或使用。 朱子穎認同禁用的想法不切實際,是「以有涯禁無涯」,又直言禁用最終只會令下一代遭淘汰,「雖然AI不會取代人,但是懂得運用AI的人會(取代不懂用的)。」 他們強調,生成式AI工具發展迅速,功能種類也愈來愈多,除了文字還能夠生成圖像、語音甚至音樂和歌曲,未來於各方面應用潛力和好處更是不可估量,情況就像當年的計算機、互聯網和搜尋引擎,對新一代來說更是大勢所趨,不可迴避。 因此,金偉明建議,在鞏固好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技巧和知識的前提下,首重是建立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與時並進讓學生學習以正確態度和方法使用ChatGPT。 若用ChatGPT 須功課或評核註明 他舉例說,儘管業界與教界現時尚在討論ChatGPT產出結果的版權(copyright)誰屬問題,老師一定要清楚向學生說明,若然使用了ChatGPT就應該在功課或評核中註明,就像標示其他文獻出處和資料來源一樣,從小建立良好的學術誠信品格和意識,以及誠實的道德倫理價值觀。 需教學生建辨別真偽能力 朱子穎坦言,雖然AI工具不斷在進步,但仍存在不少錯誤資訊,有時候甚至會胡吹亂謅,「老作」一些似是而非的資訊,因此學校需要教導學生建立辨別真偽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fact-check(事實查核)驗證資訊。 除了學生外,兩人認為教師以至家長也應該對ChatGPT有一定認識以及加強有關素養,方能教育和指導學生以正確態度和方法使用。為此,兩人所屬的學校已分別透過工作坊和教師發展日,向老師進行相關培訓,以更好地帶領學生掌握和適應新科技,以及利用新科技促進教學和提升工作效率。   轉載自:2023-11-01《文匯報》建人工智能素養 最好從學童抓起
Read more
過去有許多人認為,香港的小孩子生活在溫室之中,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為了改變這種觀念, 德萃學校 旗下的三所小學:德萃小學、漢師德萃學校、神召會德萃書院(小學部)於中秋前夕聯合舉辦了為期兩日一夜的野外露營活動,共有190名小五學生參與,可能是全港首次有如此多5年級學生,一同參與的野外露營活動! 這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實際體驗來學習生活技能,他們在露營期間嘗試了烹飪、行山和野火等活動,以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應變能力,同時培養對大自然的欣賞和尊重。 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後排左三)與德萃小學高思敏校長(後排左四)、漢師德萃學校馮鑑邦校長(後排左五)和神召會德萃書院(小學部)曾維漢校長(後排左二)及一眾師生、山野訓練導師 原始的露營體驗 早前,德萃小學、漢師德萃學校和神召會德萃書院(小學部)於中秋節前夕(9月28日和29日)在童軍基維爾營地舉辦了為期兩天一夜的野外露營活動,共有190名五年級學生參加,每個營容納3至4個小朋友,營地搭建了超過60個營。據知,香港首次有如此人數的5年級生,一起以營火晚會的主題參與野外露營,實屬難得。 他們於中秋前夕,在童軍基維爾營地舉辦了為期兩天一夜的野外露營活動。 活動內容豐富多樣,第一天,學生們花了約3小時徒步到達飛鵝山山腳的營地,然後由訓練導師教導他們如何選擇適當的露營位置和搭建營地。山藝教練趙善施指出,起初有些孩子不經意地將營地的出入口對向了小河流,但透過教練的指導,他們迅速學會了如何選擇最佳營地位置,並利用石頭代替營釘槌。他們以最原始的方式成功地搭建了營地,充分體驗了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小朋友該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教練的指導下,一手一腳搭建營地。 對於一些學生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野外露營的刺激!五年級學生徐竟琋興奮地表示終於搭建好自己今晚睡覺的帳篷:「這次露營不僅讓我們學會了團隊合作,還讓我們更深入地接觸大自然!」 像探險家的翁節同學在營地四處探索,雀躍地說:「我們剛才在河流看到水蛇,而且這次活動讓我們了解到以前的人們是如何在野外生存的。」朱信樂同學和謝弘熙同學從是次活動中體驗了親自動手烹煮食物:「我們學會了如何在野外自己動手煮食物!還學到了許多野外生存的技巧。」 5年級學生徐竟琋說:「學校希望我們學習Teamwork。」   翁節同學表示,學校想他們從活動中認識大自然,了解以前的人怎樣生活。 朱信樂同學認為活動可以從中學習自己煮食物。 謝弘熙同學表示,從是次活動中可以學習怎樣在野外生存。 首次嘗試野外烹飪 到了傍晚時分,學生們開始感到餓了,學校特別邀請了專業廚師,教導他們如何運用有限的食材進行烹飪。學生們都非常專心地觀看廚師的示範,在實際動手烹煮時,孩子們互相討論着食物的烹飪順序、判斷食材是否煮熟等等。 學生們都非常專心地觀看廚師的示範。 有的同學手拿着電筒,幫手照明;有的則負責煮飯、試味,井井有條! 有的同學不知道食物是否全熟便放進口,有的則用叉刺落薯仔,以了解薯仔是否煮熟。原來部分小朋友在家中也試過簡單的煮食,所然也略懂烹飪步驟,所以別看小現今孩子。雖然過程中可能出現了一些錯誤和挫折,但他們勇於嘗試,最終成功地烹製出了日式咖喱雞和紫菜湯,這是一大進步! 這次野外烹調的體驗,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也培養了他們在有限條件下發揮創意。晚飯結束後,學生們自己洗碗,然後一半學生登上到飛鵝山山頂欣賞夜景及賞月,另一半學生則留在營地開始了當晚的重頭戲——營火晚會。 活動當晚是農曆八月十三,學生可以在野外賞月。 營火晚會是露營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孩子們最期待的部分之一。學生們聚在一起,在專業的野外生存導師指導下,安全地點燃營火。當營火熊熊燃燒的那一刻,相信會成為這群小五學生畢生難忘的畫面。同學們還合唱了校歌、關於朋友的歌曲等,在營火前一起歌唱,為一整天的野外露營行程劃上完美的句號! 翌日早上,學生們吃過早餐後,便進行歴奇活動,如繩網體驗、草原射箭體驗、實用繩結工作坊等,讓這次野外露營格外充實。 營火晚會是露營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孩子們最期待的部分之一。 現場百多人圍着營火,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場面非常墟冚! 人生必須經歷一次野外露營 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表示,學校之前也有舉辦兩日一夜的露營,但參與的學生屬個別喜歡露營、行山的同學,而今次是5年級全體必須參與的成長營,亦是學校首次舉辦如此大型的露營活動。 朱校長補充:「每個小朋友的成長、家庭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或者對大自然的接觸不同的經驗,在城市裏生活,有很多家長或不會安排露營或者山藝活動給予孩子,所以我們很希望在課程裏,包含一生人至少體驗一次的露營。這些經歷不單止在野外煮食,也是實實在在住在野外、行山、親身體驗大自然的魅力,從中學習很多求生技能。」 「很多體驗都要小朋友身處大自然才能經歷得到,而重點是經歷,不是書本的知識,所以我們選擇舉行露營,讓學生擁有親身體驗的經歷式學習過程。」經過今次活動,朱校長說,將來學校也會為5年級生舉辦這類野外露營,希望成為學校的傳統,讓學生經歷人生必須體驗一次野外露營。 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表示,很多體驗都要小朋友身處大自然才能經歷得到。 緣起山藝訓練 德萃學校 決定舉辦這次大型的野外露營活動,是因為在之前的山藝訓練課程中,學校發現小朋友缺乏生活技能和對大自然的接觸。德萃小學(旺角校)高思敏校長提到,孩子們缺乏照顧自己的能力,甚至連簡單的洗米煮飯都不會;此外,小朋友對與大自然相處感到害怕。高校長認為這次野外露營活動是孩子們學習生活技能、接觸大自然的好機會。 舉辦此次大型野外露營活動緣起山藝訓練課程。 學校最希望小朋友在這次活動中有甚麼收穫?漢師德萃學校(大埔校)馮鑑邦校長表示,希望孩子們能夠通過這次活動,重新建立與他人的溝通關係:「在疫情期間,孩子缺乏與別人的交流。這次活動中,孩子們沒有遊戲機或手機,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純粹互動。雖然在過程中會有不少爭執,但相信當周圍沒有其他干擾時,孩子們會學習如何溝通。」 在野外烹飪環節時,孩子們互相討論,最終成功製作出日式咖喱雞和紫菜湯。 馮校長還提到,希望孩子們培養「堅毅」的品質:「在行山的過程中,有些孩子可能想要放棄,但當成功『攻頂』後,這將成為他們一生中難以忘懷的經歷!」他特別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山藝課程和個人成長營中,孩子們面臨了一些道德抉擇,例如是否踩死了螞蟻。這讓孩子們能夠真正感受到他們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並學會尊重和保護大自然,真正體驗到環境保護的意義。」 神召會德萃書院(小學部)曾維漢校長與老師及學生的合照。 轉載自:2023-10-26《 Oh!爸媽》190名小五生參加2日1夜露營體驗 朱子穎盼成為學校傳統:人生必須經歷一次野外露營
Read more
我們的教育系統,一直以來都注重用紙筆的書寫技巧,尤其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思維。毛筆、墨硯在我們的中國傳統教育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一個人的字體寫得好,傳統都認為這是一個有智慧有學識的人,因為我們一直強調優美的書寫與「讀書人」的關聯。然而,隨着書寫工具的進步,我們是否需要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焦點呢? 從公元前300年左右的中國毛筆發明,到16世紀英國的鉛筆出現,再到19世紀美國的原子筆創新,書寫工具的演進一直是人類社會科技進步的寫照。每一次的變革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樣也默默改變了我們的教育方式。數百年前,因為當時只有紙筆作為資訊記錄工具,學生就需要學習如何使用毛筆、墨水,以及書寫字體的美學感。然而,隨着原子筆及鉛筆這些「科技」的發明,書寫的方式變得更加簡單和快速,學生們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執筆、磨墨等書寫技巧上。後來活字印刷術的普及,不僅改變了資訊的記錄方法,也改變了教育。它使得書籍變得更加普及,世界各地學校也能給予學生書本,使知識的傳播更加迅速。而在21世紀,我們進入了數碼化時代,電腦和互聯網的出現,使得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發生了劇變。 表達我們的想法和感情 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無論是毛筆、鉛筆、原子筆,還是平板電腦,它們都只是人類科技進化中,我們用來記錄資訊的工具。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我們有效、準確地記錄我們的思想和知識。從這個科技演進的角度來看教育,我們不能把抄寫或搬字過紙形式的功課及考核等同今天教育的全部,我們的教育焦點應該隨着記錄資訊的方法及科技作出合適的轉移,從學習使用特定的書寫工具,到學習如何更好地表達我們的想法和感情,以至創作更多新的知識及技能。 培養學生創造力 批判思考和溝通技巧 特別在2023年的人工智能 AI 時代,我們的教育系統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AI可以自動化許多過去我們需要人工完成的任務,包括書寫和整合大量的資料。它可以使我們更快、更準確地記錄及獲取需要的資訊。然而,AI的發展也使我們對教育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我們需要教育我們的學生如何與AI共存,如何在AI的世界中適應並成功。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定義教育的視角,我們的教育不應該僅僅集中在如何使用特定的書寫工具或特定的電腦軟件或系統。相反,我們應該專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思考能力和溝通技巧。這些能力將使他們能夠在未來的社會中立足,並能夠有效地利用各種工具來表達他們的想法和從前人得來的智慧。 我們清楚知道,書法寫得好,不代表學生一定有學識;同樣地學生擁有AI,也不代表學生的智慧能超越前人。書寫工具的演進和資訊科技的發展,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我們的教育目標與方法,讓我們把握這個AI普及的時代,培養下一代能夠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並為我們的學生準備好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轉載自:2023-09-19《明報》專欄:從書寫工具演進 看教育視角    
Read more
https://youtu.be/iyqx4kbOEMI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AI products like ChatGPT has been one of the biggest stories this year, with some calling 2023 the Year of AI. But how will the powerful AI-driven Chatbot affect education? Is this another tool that children will have to learn to use like calculators or 
Read more
  談到優質的教育,我們可能會聯想到一家學校有良好的校風,出色的升學,學生們準時上課,每天做齊功課,聽從教師的指導,以及有優秀的考試成績。這些標準,從我開始接受教育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但是否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可以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呢?從UI和UX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讓這種教育方式繼續發展? 茄醬樽設計 左右使用體驗 UI(user interface)的意思是「使用者界面」,代表着不同物件的整體視覺呈現。舉例來說,傳統的番茄醬玻璃瓶便可以比作是一個UI,因為番茄醬的廠商只考慮到,把優質番茄醬放入玻璃瓶裏,方便保存及運送;但沒考慮到當番茄醬餘下四分之一的時候,使用者並不容易把番茄醬從玻璃樽內倒出來,我們需要不斷地拍打玻璃瓶底部,有時卻弄得碟子有太多番茄醬,用起上來非常不方便。 而近年推出的倒立番茄醬軟樽(開口在下方,打開後可以直接擠出番茄醬),則可以被視為UX(user experience),意思是「使用者體驗」。與UI相比,UX更重視使用者的使用邏輯及喜好,並以提供最方便、流暢的使用體驗為目標。新的倒立番茄醬軟樽,解決了使用者想擠出番茄醬卻束手無策的問題,提供了更好的使用體驗。 首先,作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理解學生的需求和期望,這是設計出良好用戶體驗的第一步。我們需要了解今天學生的學習風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甚至他們的愛好和興趣。教師一成不變、閉門造車的備課,只會令學生更不喜歡上課。只有深入了解我們的「用戶」,我們才能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按學生反饋 提升教學效果 其次,學校需要創新我們的教學方式。這就像倒立番茄醬軟樽包裝一樣,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方法來解決學生的問題。這可能是通過更互動的教學方式,或是使用更多數碼工具來提升學習效率,我們需要不斷試驗和改進,以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最後,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的回應及感受,一個好的用戶體驗不僅僅來自於良好的設計者,也來自於用戶的實際反饋。我們需要定期評估教師的教學效果,並根據學生的反饋來調整。這就像設計新的番茄醬包裝時會考慮到消費者的使用感受一樣,教育也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反饋來不斷改進。 總結來說,當我們從UI和UX的角度看待教育時,我們不僅僅是在教授知識,更是在為學生創造一種學習經驗。這種經驗應該體貼今天學生的需求,提供有效的學習方式,並根據學生的反饋來改進。只有當我們重視學生的用戶體驗,並致力於提供一種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學習環境時,我們才能真正地推行有效的優質教育。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轉載自:2023-08-08《明報》專欄:教育的UI與UX
Read more
轉載自:2023-06 《HSBC Life》 培養獨立思考 善用AI資訊
Read more
    首先,在此預祝各位父親節快樂!作為父親的,我們有很多機會與孩子探討他們未來的職業,「我的志願」總是父母喜歡與孩子們交流的話題。孩子們通常會以自己的生活經歷來決定志願,比如醫生、司機、教師等幫助過孩子的角色。然而,有些孩子的目標卻是律師、測量師等專業人士,並非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角色,顯然這是因為父母認為這些職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收入穩定,並能貢獻社會。我們作為父母,引導孩子選擇未來職業也是十分重要。 大家是否思考過孩子的未來職業與今天的教育之間的聯繫?假如你的孩子是10歲,那麼他大約在2033年開始進入社會工作,屆時的職業將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像科幻電影中那樣,所有人都穿著白色緊身衣,乘坐飛行汽車代步?雖然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世界經濟論壇在今年5月發表了最新的《未來就業報告》(Future of Jobs),雖然只分析了5年後的工作趨勢,但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來說,確實具有一定的反思意義。 先進技術 改變職業需求 報告指出,未來的技術、人口和社會經濟變化,將對全球勞動力產生重大影響。例如,AI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將改變很多職業的需求,行政工作的需求將迅速減少,而創新科技和網絡安全方面的人才需求則上升。此外,綠色經濟領域對技能勞動力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報告還強調重塑和提升技能的重要。未來不但增加對數碼科技的需求,也將更重視人本能力,如批判思維、解決問題和創造力。另一個未來重要趨勢是工作模式的變化,例如遠程工作和靈活就業,這將對職業技能和工作方式產生影響。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策劃今天孩子的教育去面對變化,幫助他們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呢?今天與孩子談論「我的志願」,不妨參考以下幾點: 1. 鼓勵探索興趣: 鼓勵孩子嘗試不同活動,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所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孩子的興趣將有助他們在未來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2. 教育孩子具備未來技能: 根據《未來就業報告》,培養孩子的數碼技能、批判思維、解決問題和創造力等技能,有助他們適應未來的工作市場; 3.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孩子懂得如何在面對新知識和技能時主動學習,這將使他們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具備不斷進修和適應變化的能力; 4. 談論工作價值觀: 思考每項職業如何為人類帶來改變,讓孩子理解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掙錢,還要關注自己的熱情、成就感和對社會的貢獻; 5. 保持開放態度: 鼓勵孩子敢於嘗試,不要因為對某個職業的刻板印象而限制他們的選擇。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支持他們追求自己的理想。 與孩子談論「我的志願」時,作為父母要知道,20年後你孩子的職業,很大機會是今天仍未出現的,我們需有耐心和開放未來的心態,鼓勵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優勢,透過教育培養他們適應未來職業市場的技能。 轉載自:2023-06-13《明報》專欄:今天如何與孩子談「我的志願」
Read more
      轉載自:2023-04-27 《親子王》引爆探索潛能 探究式學習優點有幾多    
Read more
無論是各大媒體,或朋友之間的聚會,都總是離不開ChatGPT快速發展的話題。這項AI文字生成技術,不知不覺間已成為今天工作及生活的一項助手工具。如果你由自己的職場角度來看ChatGPT,你會探討這技術如何令你的工作變得更暢順,更加自動化及節省工作時間;如果你由工作主管的角度來看ChatGPT,你會探討這技術可否取代人手處理的工作,重新調配人力資源,以獲取更高成效。 但如果你是今天的小學家長,會如何面對?你可以看到,這個技術能讓孩子用15秒完成一篇本要和你煎熬3小時的中文或英文作文。作為家長必然不想小朋友直接抄襲ChatGPT,但你會思考這個技術發展下去,教育目標會如何改變?另一方面,家長亦明白到培育子女進入未來30年的社會環境,正確地認清和使用科技,是今天教育應有的目標。在這個AI爆炸的時代,是否讓子女使用ChatGPT,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及自處? 就當ChatGPT是計數機 最容易讓小學家長釐清這項迷思的方法,就是將「小學生使用ChatGPT」比喻為「小學生使用計數機」。我們會讓孩子清楚知道計數機能夠為我們計算所有四則運算,但在小學生仍是學習基礎數學概念,連簡單加減乘除都未充分掌握之前,我們不會讓他們直接使用計數機。但當孩子已經完全掌握四則運算,把乘數表背好之後,在日常生活或個別學習中,遇到要計算一些大量數字的情况,學生拿出計數機計算答案,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今天孩子接收資訊的途徑已變得很多元化,他們一定會從其他同學或媒體中知道ChatGPT這項科技的能耐,所以家長應盡早陪同子女一起嘗試使用ChatGPT,以免心智未成熟的小學生胡亂使用。最簡單起動ChatGPT的對話,當然是讓孩子與AI打招呼或作自我介紹。當有基本使用概念後,不妨與孩子一起探討他們經常問家長的天馬行空題目,例如: 「1隻暴龍與30隻劍龍打架,誰會贏?」 「如果由地球坐港鐵到火星要多久?」 這些家長聽到頭痛的小學生問題,正好是ChatGPT技術的展示。 至於ChatGPT在小學生的學習應用,家長需要先與孩子制訂合適的使用規定,例如設定時間限制、用ChatGPT前必須先得到家長批准、禁止使用ChatGPT抄襲等。家長可讓孩子在一些開放型的作業上,把ChatGPT作為一個輔助工具,例如請AI寫出20個專題研習題目及內容建議,家長和學生可再一起在20項建議內修訂出合適的題材使用。舉多一個協助學生寫作的例子: 「你是一個香港四年班的小學學生家長,你的兒子需要做一份英文作文功課,字數450字,題目是A good person and good deeds,記敘一個好人,發生了一件幫助人的事情,請用英文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寫出這篇文章,但我又不想他直接抄襲,請給我範文,設計至少10個可以修改的地方,把可以修改的部分用[ ]框住。」 在ChatGPT時代,家長在面對這一新興技術時應保持敏感和積極的態度,及時了解相關知識,引導孩子正確使用,並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只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能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立足,並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轉載自:2023-04-25《明報》專欄:如何引導孩子使用ChatG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