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dmin

「我最喜歡的食物是雪糕 !」在漢師德萃學校首星期的DreamStarter課中,漢師德萃的老師和一班小一學生一起討論夢想。「夢想」這兩個字成為這班小朋友人生第一個DreamStarter課的開始。老師問小朋友 生活上最重視什麼? 他們都回答「金錢 !」這個答案當然讓老師感到驚訝,便立刻追問同學:「你們要金錢買什麼?」他們紛紛回答:「買雪糕!買超級英雄公仔!」於是,他們決定用這學年去實踐一個能把 同學最愛和重視的元素融合的夢想。以健康為中心的雪糕設計想法就在這十一位小一生中誕生。 根據2017年研究學童飲食習慣的數據指出,缺乏蔬菜是孩子偏食問題的第二位。相反,小朋友很喜歡吃雪糕。蔬菜和雪糕,為何不能放在一起呢?這班來自漢師德萃學校的小一學生希望把雪糕和蔬菜結合,利用五色食療的概念,創造出新口味和健康的雪糕雪條,化身為雪糕戰士,令小朋友喜愛的雪糕成為健康的食品,改變小朋友不愛食蔬菜水果的習慣! 「食容易,做很難」 決定好主題後,小朋友開始尋找做雪糕的方法。他們發現自己沒有雪糕機,亦不了解雪糕的製作過程。雖然面對不少問題和疑惑,但年紀小小的他們相信通過努力學習和尋找幫助,終有一天能成功做出五色雪糕。他們以五種顏色入手,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七彩顏色能更吸引小朋友的喜愛。另外,他們是參考了五色食療,不同顏色的水果也有他們的營養價值。於是,他們邀請了註冊營養師Novella Lui為漢師德萃的小朋友作講座,加強同學們對五色食療的認識。 此外,這班小一學生嘗試跟著YouTube做雪條,訪問同學們對蔬菜的喜好,亦到超市尋找和認識不同顏色的生果。就是這樣可愛的想法和努力行動,把這個城巿裡的有心人一個一個地連在一起。 「重新認識」 這班小朋友的五色雪糕追夢故事得到Da dolce 意式雪糕公司的注意,讓他們參觀雪糕工廠,和幫助他們了解更多有關雪糕的知識。 一眾小一學生當天聽住大哥哥們對雪糕的介紹, 見證着雪糕哥哥如何製作雪糕,並能立刻品嚐,這些都讓老師及孩子們大開眼界,並注入更多硏製五色雪糕的想法。 回到學校,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反覆討論和再接再厲,終於成功完成了五色雪糕裏的「紅」,「黃」和「綠」雪糕。這班小朋友的夢想,並不是夢幻的想像,他們需要確確實實地面對不同的困難,並團結一起地解決。他們這個「雪糕夢」在別人眼中好像是很容易達到,但對這班小一的孩子已經是一個自發自主自學的夢想成真。 轉載自:2019-07-02《香港01》漢師德萃學校小一DreamStarter硏五色雪糕解決偏食
Read more
《普出校園精彩》 星期六 下午5-6時 主持:鄭敏兒 你知道小學生們都愛玩什麼嗎?今集節目走進校園:德萃小學,與大家一起笑著探知校園二三事📚📝 轉載自:2019-06-22《香港電台》節目:普出校園精彩 訪問本校 HaHa Harmony    
Read more
[easy_image_gallery gallery=”705″]
Read more
[easy_image_gallery gallery=”798″]
Read more
  當全球教育趨勢,需培育學生共通能力以立足21世紀,不但教育模式,連評估工具已不限於傳統紙筆答卷考測,更重要是緊扣課程內容,設計引發學習動機的習作,令老師評估學生不同的軟技能。 這一代小學生需掌握資訊科技,私立漢師德萃學校早在科學堂改革評估方式,善用網絡平台促進互動學習,亦加強學生自評能力。總校長朱子穎如是說:「我們想發展一套兩者並存、平衡(學術與軟技能)的評估模式,既發揮到香港急速發展的形態,對考試有要求,同時可減少學生的壓力,真正做到Assessment for learning(促進學習的評估)。」 走入這代小學生的科學、資訊科技堂,小朋友不時掃着平板電腦螢幕,旁觀的記者未及掌握來龍去脈,他們已完成作品與同學分享。記者往漢師德萃學校的四年級觀課,學生正在學習編程,設計不同指令讓Micro Bit (可寫入程式的微型電腦)呈現不同圖案,並透過晃動與同學玩「包剪揼」。整個學習過程、結果,若果只用紙筆答卷評估,從文字答案真的能了解各種即興輸入的程式創造出來的結果? 教評合一 該校科學科的進展性評估之一,是學生每年兩次做科學實驗短片,上載至免費網絡平台Flipgrid;學生可同時觀摩其他同學習作,互評「畀like」從中了解自己作品缺失,可修改至滿意,在限期前呈交習作。科學科主席李振耀說:「傳統報告形式,只有一次機會呈交,我們用Flipgrid想學生從互評中了解不足之處,可以在限期前修改至滿意才呈交。」 該科的總結性評估有兩種:除佔六成分數的紙筆答卷(選擇題、填充等)以外,亦有佔四成的 Prediction Assessment(預測性評估),學生就考題的實驗,口述過程和結果——其實跟紙筆 考試沒兩樣,不過,對書寫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是有另一種評估方式呈現學術能力。「我們是考學生表達能力。書寫某程度限制了學生發揮,好像不懂串字,卻影響分數,某程度是不公平,而口語能力都重要的。」 漢師德萃學校校長馮鑑邦指出,加入預測性評估,正是學科知識本身不能單以紙筆答卷可表達,而是需要運用,讓學生在不同實驗的假設下,動手驗證結果。「如果老師想訓練創意、批判思維,那便需要用不同評估方法,以往英文科有劃分閱讀、會話、聆聽等部份,『聽講』比例反而較少,現在(教學)有 Show & Tell形式,訓練演說表達能力,同時為學生評估。」而老師設計 Show & Tell形式有彈性,可應用在不同跨科專題研習的口頭報告。 適合香港本土評估 德萃小學總校長朱子穎認同,考試制度可訂立一個客觀性指標,用以分配有限資源:「幼稚園升小一,小五準備呈分試升中,中學升大學,是三個不同的資訊分配的(考試)關卡,然而,除了這三個階段,又是否不住要加強考試?」他強調評估促進學習,是教師透過評估給予學生支援:「評估是否可以有更多的方法,令學生無壓力?競爭反而幫助學習,給成人更多資訊做更多正確(教學)決定。」 近年不少家長嚮往外國教育體系,而近年芬蘭的小學教育亦打破考試傳統。雖說兒童的學術能力標準,不會因地域有太大差異,不過,朱子穎認為,香港因應社會人才需要,看外國教育系統的評估觀念,始終有不同:「每個城市的教育系統,都需要符合那個國家、城市發展需要;香港屬知識性產業城市,只有通過知識增值,才可換取日常所需。而芬蘭地大,一個鎮約500人口,基本上一間學校可以只有20多名學生;那些小朋友沒有選擇,不會用上6小時交通去另一個地方讀書,加上是高福利國家,基本上小朋友的居住地附近有甚麼產業,長大很自然從事那門事業,因此,(與)我們的評估,便是兩個系統,很難互相比較。」 香港兒童則需學習兩文三語,屬立足社會有利溝通條件:「教育功能都不同,香港的教育資源不足,以競爭(考試)去分配資源是必然。而兩文三語是基本能力,其他國家的兒童可能學習一個語言已夠用,就算學多國語言也不是因為考試,而是對那個國家的文化感興趣。」 轉載自:2019-06-14《蘋果日報》德萃校長朱子穎:難與芬蘭比較 全面評估平衡學術與軟技能
Read more
德萃小學因為地理環境和資源問題,學校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食亭。有學生提出以流動商店形式為全校同學和老師提供小食,最後在老師的協助下,用了七個月時間籌備的流動小賣部HOHO VAN正式開始運作。   初時這個計劃並沒有十分周詳,幸得有心人願意捐贈舊車,同學們由改裝車輛開始一步一步籌備流動小賣部。「HOHO VAN 好好玩」得到家長和學生的支持,校方認為這類型的計劃有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嘗試為社區及生活出一分力,亦能從活動中學習企業家精神,迎接未來的挑戰! 轉載自:2019-05-30《 新城教育+》 流動小賣部正式駛入校園 
Read more
去年,朱子穎校長離開天虹小學,轉到私校擔任德萃小學和漢師德萃學校的總校長。上周六德萃舉辦小一入學簡介會,朱校長表示逾2000名家長出席了解入學資訊。他認為學生上面試班無助面試:「因為唔會估到面試內容,畀小朋友做返自己就可以。」 朱子穎總校長。 德萃小學和漢師德萃學校的入學資訊日已在上周六(18日)舉行,朱子穎總校長表示當日逾2,000名家長出席。席間,朱校長分享小學階段對學生很重要,影響他們是發揮才能,還是限制才能,而該校相信「教育是不設限制」。而德萃即將開辦2間中學,畢業生日後可選擇直升中學,「一條龍」接受德萃的中小學教育。 該校是私立學校,由校長自行安排收生方式,今年則以網上遞表的方式申請入學。「今年的申請由7月22日至9月27日,比其他學校都延長了,因為整個收表的過程、報名費付款也不需人手。」朱校長又指,家長可以任意上載子女的證書和相關資料,但他坦言沒有指定的學術成就或興趣班證書,會加強入學的優勢。 學生溝通表達能力很重要。 溝通能力強有優勢 所有申請學生也能獲得面試機會,以小組形式由5至6位老師安排任務,老師會從中觀察他們的表現。朱校長透露,「任務」有些是需小朋友獨立完成,有些則要合作完成,「從中小朋友會不會讓其他人?會不會分享?」也是老師觀察的重點之一。 朱校長也指,該校主要應用的語言是英語,除了中文和常識科是用普通話教學外,日常溝通的語言也是英話,因此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強的話,必然有優勢。另外,小朋友是否願意表達、勇於接受挑戰和探究新事物,也是很重要的學生特質。 朱校長不鼓勵學生參與面試班,「不要訓練做面試機械人」,而且他認為即使學生上完面試班,也無助面試加分,「因為面試的題目是預測不到,讓學生做返自己就可以」。德萃現時只設有學生面試,沒有與家長面談的環節。 2020-2021年度小一報名日期:7月22日至9月27日 面試日期:10月26日或11月2日   轉載自:2019-05-24《香港01》德萃重視學生溝通能力 朱子穎總校長:鼓勵做返自己
Read more
DreamStarter is an initiative that encourage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pursue their dreams. Our students were encouraged to come up with their original and creative ideas and work on them throughout this school year. They have tried hard to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 All projects under the programme aim 
Read more
大家不用擔心,這篇文章不會劇透《復仇者聯盟4》,因為筆者5月份的工作實在太忙碌,至今仍未抽到時間去觀看這部非常受歡迎的電影,因此,本文純粹借這套電影來分析親子間的相處,絕無劇透。 「我為你好」魁隆式想法橫行 如果大家一直有追看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也知道故事發展的關鍵在於大奸角「魁隆」。魁隆與其他電影的傳統壞蛋不同,他並非為了一己之利益,如金錢、王位、統治世界等,亦並非為報復而成為大奸角。相反,他有一個更大的宏願,就是拯救全宇宙!他深諳宇宙如果繼續被大量人口佔用的話,遲早會因資源耗盡而滅絕。魁隆想出的方法,是消滅宇宙一半的人口,以免資源被過度耗用。雖然這個方法不被「正義」的英雄主角們所接受,但確是可以保住另一半人口,讓他們及其下一代有足夠的資源永續下去。這故事有趣的地方,是大奸角由始至終都認為自己的做法正確無誤,甚至視為神聖使命,即使要背負全宇宙的指罵痛恨,受盡惡劣的批評,但消滅行動仍然要繼續下去。 大家想一想,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或家庭相處之中,魁隆式想法也經常出現。曾經聽過一個例子,一名媽媽懷有雙胞胎,但到懷孕中期,醫生告知父母雙胞胎能同時存活的機會是零,父母只能選擇放棄其中一個,讓另一個存活下去。這時,父母應如何抉擇呢?或許,這關乎孩子生死的重大選擇,並不容易,但事實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抉擇,一樣不時在各個家庭中出現。例如每逢5、6月,很多家長都為孩子同時報讀幾間小學,若幸運地獲得多於一間學校取錄,這時,家長會基於什麼原因去替小朋友作出抉擇呢?孩子會明白為什麼替他選A學校而不是B學校嗎? 再微觀一點,我們每天也因着孩子的行為、學習及生活等,作出很多他們不明白的指引和選擇。例如有小孩很喜歡看電視或玩手機,在他而言,根本不明白為何父母要他放下這最愛的事情,專心學習。作為父母的若沒有好好解釋清楚,他們的行徑在小朋友眼中跟魁隆無異,同樣是不講道理,只是消滅了他們一半的玩具、減少了他們一半的玩樂時間。 「仇恨」非良方 問題難解 為人父母的,不妨多解釋我們每一個指令背後的原因,若事事只歸因於「我為你好」、「你將來就明白」等長線概念,孩子們這一刻其實摸不着頭腦。父母可嘗試用一些簡單而直接的例子,以及運用淺白的字眼,讓小朋友明白我們需要他作出改變的原因。 復仇者聯盟這齣電影名字再一次提醒大家,以「仇恨」去處理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目前社會最需要是正向教育,家長必須以愛及正面信息去跟孩子解釋我們所作的每一個決定,這樣,小朋友才會更有動力去面對成長中的挑戰。 文﹕朱子穎(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總校長) 轉載自:2019-05-21《明報》專欄:復仇者聯盟與親子相處
Read more